
湖南吉首62岁的向阿姨因患肺癌,5年前进行了“左肺叶全肺切除术”。术后患者抵抗力低,导致反复咳嗽、咳痰,呈阵发性连声咳,咳白色粘痰,严重时咳黄色脓痰,晨起明显,伴活动后气促、胸闷不适,休息后可缓解,夜间不能平卧。患者术后持续低流量上氧,吃饭、穿衣都不能自理,无法离开氧气,离开所居住的房间。仿佛5年前的手术,挽救了患者生命,却将她送进了牢笼,为此患者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抑郁,不愿意与人沟通交流,易激易怒。患者的家人也都表示很苦恼。
近日,患者一家慕名来到捷克论坛
呼吸四科寻求帮助,接受呼吸康复治疗。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吸四科主任朱黎明带领管床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及评估患者的特殊情况,并积极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
入院第一天,呼吸四科的康复医生陈璐及呼吸康复专科护士刘瑛,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估,详细了解患者目前心理、生理变化,具体分析导致患者术后影响生活质量的关于呼吸系统症状的原因,个性化的设计了适合患者的呼吸康复运动处方。历经18天系统的呼吸康复训练,患者于6月26日面带久违的微笑,迎着阳光步行出院,对今后的生活充满相信。
朱黎明主任表示,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球首位的恶性肿瘤。如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有效的手术切除,患者的存活率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但病灶切除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缺氧、活动后气促、呼吸困难、生活难以自理等症状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因此,进行呼吸康复很有必要。
那患者出院后,是否就停止呼吸康复运动呢?朱黎明主任表示,呼吸康复运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融入生活,变成生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针对患者出院时的情况,指导患者回家后可以继续进行有效的呼吸康复运动。
有效的胸廓扩张运动:在患者可耐受的范围内,借助弹力绷带进行有阻力的胸廓扩张活动。双手握弹力带(弹力带的长度比双臂长稍短),双臂平举;双臂展开,胸廓打开时吸气,双臂完全展开,吸气吸足量后,憋气2秒钟;再缓慢回收双臂,回收时呼气。保证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1:2,注意深吸慢呼。每天两次,每次约进行10-15次即可,切记不可过多。
持续有效的呼吸肌肌力耐力的训练——呼吸训练器的使用:
取出呼吸训练器,将连接管与外壳的接口、咬嘴连接,垂直摆放,保持正常呼吸;
含住咬嘴吸气,以深长均匀的吸气流逐渐的使三个球保持升起状态,并尽量长时间地保持(吸气肌训练);
移开呼吸训练器呼气,不断重复第b、c步进行呼吸训练,做10-15个吸气动作后,以正常呼吸休息。
缓慢吸气,吸足气后含住咬嘴呼气,以有力并深长均匀的呼气气流逐渐的使三个球保持升起状态,并尽量长时间地保持(呼气肌训练);
移开呼吸训练器进行缓慢深吸气,不断重复第d、e步进行呼吸训练,做10-15个呼气动作后,以正常呼吸休息。
呼吸肌肌力耐力训练,每天两次,每次进行10--15个吸气训练和10--15个呼气训练,以不疲劳为度,患者如感疲劳随时停止训练。
呼吸操训练:
(1)胸廓捻转运动:a、患者左手叉腰,右手抱头,吸气牵张至最大位,呼气向对侧腹部下压,重复4次。B、患者右手叉腰,左手抱头,吸气牵张至最大位,呼气向对侧腹部下压,重复4次。
膈肌训练:患者双手放在上腹部,呼气下压,吸气时腹部上抬对抗双手,重复4次。
上下肢联合呼吸运动:患者取坐位,左手叉腰,右手上举至90度,吸气拉至最大位,呼气手压向对侧同时对侧腿屈曲上抬,重复四次。换对侧,重复4次。
以上所有的呼吸康复训练,均以不疲劳为度,强调深吸慢呼。想要收获好的康复效果,坚持每天进行有效的训练才是成功的基石。(呼吸四科 刘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