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胃镜下食管病变部位
剥离的食管病变组织
术后4个月复查胃镜的情况
三月中旬,龙山县62岁的彭阿姨带着满心的感激来到天心阁院区消化内科门诊复诊,彭阿姨2020年底发现食管鳞癌,本以为要经历开胸开腹的大手术,在消化二科经刘鹏主任会诊后,接受了ESD(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手术获得成功,免除了开刀之苦。
刘鹏主任介绍,彭阿姨患的是食管上段早期癌症,ESD术实施全周剥离,十分成功,食管早癌全周型的患者,术后极易出现食管狭窄,需要再次手术扩张食管,而彭阿姨术后四个月复查的胃镜显示,食管恢复正常,未出现狭窄。
有数据显示,中国人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三大恶性肿瘤占据了全部肿瘤比例的50%,2018年起“国家消化道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计划”正式启动。消化内科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三早”与时俱进,刘鹏主任和吴明浩主任医师团队开展了的ESD术数量逐年上涨,为许多消化道早期癌症的患者避免了开胸开腹手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即ESD术,是国际国内切除消化道早期肿瘤的首选手段。正常人的胃壁厚度仅0.5~0.7cm左右,肠壁厚度为0.1~0.2cm,在胃肠镜下完成超过胃肠壁厚度的肿物/瘤体切除,不亚于一场用钳子夹绣花针在玻璃上进行微雕的活动,技术要求高,对术者心理、手上功夫都是极大的考验。ESD术主要优势是能根据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创伤小,费用低,住院时间短,患者易耐受,不仅一次可进行多个部位的治疗,而且同一患者可接受多次ESD治疗,并能获得完整的病理标本,明确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状态、淋巴血管浸润情况,能明显减少肿瘤的残留与复发。(消化二科 吴明浩、曾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