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脊髓学会(ISCoS)将9月5日确定为“国际脊髓损伤关注日”,鼓励脊髓损伤者接受身体的障碍,同时相信身体上的障碍并不能成为幸福生活的障碍。为了让患者了解更多的脊髓损伤相关知识,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回归家庭与社会,9月2日,捷克论坛 康复医学科组织了以“I Can , I Do”为主题的国际脊髓损伤日主题活动,全科脊髓损伤患者及家属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由张付秀护士长主持。
据悉,在中国,因为意外受伤或疾病而造成脊髓损伤的伤友约有200多万,每年还在以约5万人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受伤年龄多集中在20-30岁,受伤后不仅要面对终身的瘫痪与轮椅为伴,同时还要承受如大小便失禁、褥疮、呼吸困难、泌尿系统感染等数十种的并发症。他们中大多数人都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适应期才能逐步回归社会,有的甚至永远无法回归社会成为社会的隐形人。但是他们中间大部分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宝贵的社会经历。为他们提供相关辅导和支持,他们就能从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转变为价值的创造者,节约大量的社会成本。据统计1名脊髓损伤者在实现生活重建后,每年就能为家庭和社会解决近6万元的花费。
张付秀护士长在欢迎辞中表示,热烈欢迎各位病友及家属的到来,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增加大家对脊髓损伤的认识,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紧接着,康复专科护士陈旭辉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脊髓损伤患者留置导尿与间歇导尿的区别,对脊髓损伤患者而言,留置尿管会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间歇导尿是排空膀胱的金标准,应及早实施间歇导尿。做好手卫生是实施间歇导尿的重要步骤,康复专科护士彭文娟现场演示了如何做好手卫生,病友们也跟着一起认真学习了七步洗手法。
紧接着进入患者交流环节,两位脊髓损伤志愿者分享了他们的康复历程,他们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向病友们介绍了怎样选择合适的轮椅,如何利用轮椅独立完成体位转移、独立出行,一再强调加紧锻炼的重要性,并鼓励住院患者积极调整心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学会管理二便功能,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做力所能及的事,努力融入社会。两位脊髓损伤志愿者目前有自己稳定的工作,完全能顾独立出行和生活,他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让在座的所有患者都为之振奋,重新点燃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最后康复医学科学科护士长明珍华作总结发言,她对两位病友毫无保留的分享表示感谢,这些宝贵的经验深深地鼓舞其他病友,相信一定能调动患者参与康复治疗的积极性,让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重返家庭、重返社会,她指出今后我们应开拓思维,举行多种形式丰富的健教会,让更多的患者受益。我们只要心中有爱,眼中有光,风雨人生,一样豪迈,坦然面对,一样精彩。(康复医学科 文:彭文娟 罗兰/图:邓涤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