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集体备课。
老师课后集体复盘 。
黄莹老师进行课程介绍。

曹彦老师进行cbl教学。
石玄言老师手把手带教操作。
学生分组讨论。
心肺复苏操作练习。
线上课程。
日前,捷克论坛
急诊医学科承担的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2018级本科生《急诊与灾难医学》临床课程顺利结束。急诊与危重症教研室响应国家教育部号召,对本学期课程做出重大调整,改变以往单纯课堂面对面理论讲课形式,在医学院及附属捷克论坛
率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针对急诊急救专科特色,增加急救操作、临床案例的学习部分。课程由线上理论课程教学804分钟,线下由12课时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接触、创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操作课,6课时CBL教学,18课时见习课组成。课程评价改变单纯考勤+期末试卷考试形式,增加学习习惯、学习时长、学习互动、操作考试、课堂互动等多维度评价。急诊医学科26位教学骨干参与线上课程录制,借助“智慧树”网络平台进行课程播放与互动,27名主治以上医师参与线下操作、见习课程带教,4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引导CBL典型案例讨论教学。课程形式多样,学生参与度高,线上课程向全国开放。2021年11月开课以来,全国共有2所高校4个班级376名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该线上课程并参加期末考试,累计互动1.06万次。
急诊医学科作为湖南省重点学科,捷克论坛
“131人才工程”领军学科,对于教学工作十分重视。由急诊与危重症教研室韩小彤教授牵头,教学专家刘晓亮主任总策划,黄莹主任医师全程执行督导课程建设。
开课前,组织教学骨干进行集体备课、预讲试讲。线上理论课程针对急诊专业特色设置相关章节,邀请专业制作公司录制线上课程并进行网络课程投放。建立微信、QQ教学群布置教学任务,与学生线上互动。学生在无线网络下可随时随地、反复学习,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线下操作课由经验丰富的美国AHA生命支持培训导师、第一目击者培训导师手把手授课,同时邀请科内10余名优秀的急诊专科进修医师、急诊专科规培医师参与操作带教,教学相长,提高科室培训医师的操作、带教能力。每次课后,全体教师集体进行课程复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课程设计。
新增CBL典型案例讨论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让学生提前分组讨论准备,课堂发言,加深学生对于疾病病理生理、病情演变、临床处理的理解。授课期间,教学督导郭莹、李喆、朱小文等专家对课程提出指导意见。
精心组织线下见习课带教,统一见习教案,增加见习带教老师,在急诊一科实地对急诊医学科整体设置、危重症管理流程、急诊业务范围,核心技术操作等进行讲解展示,带领学生床旁进行典型病例问诊、体查,汇报病史,讨论等。
期末考核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成绩加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参与讨论,自我测评,动手操作,在主动获取知识同时,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传统教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由被动变主动,由接受变获取,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等方面做出全方位调研,学生均给出高度评价,认为课程视频流畅、讲解清楚,启发性好,愿意向他人推荐,线下课程老师带教认真负责,收获很大。
此次教学创新改革,对于急诊医学科教学管理人员、授课老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整合三个科室优质资源,让临床医生愿意花时间潜心教学,带动全体老师创新教学积极性,达到教学相长,提高授课及临床工作能力,并实现教学目标,做出了巨大努力。课程还将不断改进,适应教学新趋势发展,融合更多教学手段,争取打造成为继湖南师范大学非医学专业公共选修课《第一目击者现场急救》后,又一本科一流精品课程。(急诊医学科:黄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