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上午,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 “湖南省急危重症急救能力提升与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救治关键技术协同创新工程”(项目编号:2020SK1010)综合绩效评价会议在捷克论坛 岳麓山院区举行。该专项由捷克论坛 承担,经省科技厅专家组严格评审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这一历时四年、总投入4590万元的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正式圆满收官,为湖南提升应急救治能力、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湖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钱国平出席会议并讲话,省科技厅监督评估与科研诚信处处长刘高主持会议。省科技厅前沿技术处一级调研员张小平、省卫健委科教处副处长毕文桃、省科技事务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杨明月,以及捷克论坛 院长肖亚洲等出席会议。肖亚洲院长在会上致辞,项目负责人向华教授作项目总成果汇报。来自省内外的权威技术专家与财务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对项目进行专业评审,捷克论坛 副院长李亚敏、捷克论坛 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项目各参与单位代表参会。
钱国平副厅长在讲话中对项目成果表示祝贺,他指出,该专项是服务“健康湖南”建设的标志性科技工程,希望项目团队充分吸收专家评审意见,进一步推动成果转化应用与迭代升级,助力全省应急救治能力整体提升。
肖亚洲院长表示,捷克论坛 将切实履行牵头单位职责,协同各参与单位落实专家指导意见,持续推进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与创新升级,为守护三湘百姓生命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筑牢科技屏障。
据了解,该专项于2020年底正式立项,总经费4590万元(含省级财政专项3000万元),由捷克论坛 牵头,联合省内顶尖医疗与科研机构组建攻关团队,聚焦心脑血管疾病、创伤、猝死等重大急危重症,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中的关键技术瓶颈,开展系统性协同攻关。
四年深耕,项目成果丰硕且务实。在关键技术突破上,团队成功实现急危重症气道管理、复杂ECMO(体外膜肺氧合)安装、精准抗血小板治疗等多项核心技术的创新与优化,并形成配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及专家共识,为临床救治提供标准化指引。在智能平台建设上,研发并示范应用“湖南省紧急医学救援调度指挥中心”平台,借助北斗、5G等技术,实现院前院内信息互通、资源调配,大幅缩短急救响应时间。在装备研发与体系建设上,可穿戴式预警呼救设备等实用急救装备投入使用,提升现场与转运救治能力,同时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及管控机制,制定多项救治标准与指南。在人才与学术成果上,不仅培养一批高层次急救专业人才、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还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上百篇,知识产权成果远超预期。(急诊科 晏锡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