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84岁的周奶奶从捷克论坛 呼吸内科三病区(呼吸重症监护病区)康复出院。此前,周奶奶因脑膜瘤、重症肺炎、多器官衰竭等多种危重症命悬一线,医护团队凭借精准诊疗与精细化护理,成功为其二次插管并避免气管切开,用20个日夜的坚守,为老人抢回了生命。出院前夕,周奶奶家属专程送来锦旗,向医护人员表达感激。
家住武冈市的周奶奶,是一位高龄肥胖患者,基础健康状况复杂。最初因头晕头痛在当地捷克论坛 确诊脑膜瘤,随后病情急转直下,不仅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意识障碍,还并发严重肺部感染,伴随咳嗽、发热症状,一度需气管插管维持呼吸。经当地捷克论坛 10余天抢救,周奶奶曾短暂好转并拔管,可很快病情反复,肺部感染加重为重症肺炎,还引发脓毒症、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肺栓塞等致命并发症,生命垂危。家属抱着最后希望,将其紧急转入捷克论坛 呼吸重症监护病区。
入院时,患者神志不清,高浓度吸氧下仍呼吸窘迫,还持续发热、痰液堵塞气道,随时有窒息风险。接诊的杨欢副主任医师迅速评估,判定周奶奶已濒临多器官功能衰竭,其呼吸衰竭与重症肺炎是当前最大威胁,常规治疗难以奏效,必须立即二次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维系生命。可老人因高龄、肥胖且心功能极差,二次插管风险极高,医护团队经快速研判,果断实施插管操作,成功打通“生命通道”。
插管成功只是第一步,后续的感染控制、多脏器保护、气道管理更具挑战。按临床常规,长期需呼吸支持的危重患者常需气管切开,但这一有创操作会增加感染风险与护理难度。为提升老人后续生活质量,呼吸内科三病区主任李建民牵头,组织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方案:针对感染与多器官问题,精准开展抗感染、强心、抗凝治疗;呼吸治疗师动态调整呼吸机参数,每日评估撤机拔管可能;护理团队24小时值守,实时监测生命体征,通过有效吸痰、气道湿化、翻身拍背等措施,严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
20个日夜的精心守护终见成效。周奶奶的感染逐步控制,氧合能力改善,心功能趋于稳定。在二次插管后的第20天,经全面评估并获家属支持,医护人员成功为其拔除气管导管,改用高流量湿化氧疗,顺利避免气管切开。后续经巩固治疗,周奶奶各项指标达标,最终康复出院。
“高龄、多基础病、多并发症叠加,能成功脱险并拔管,难度极大。”李建民主任表示,这不仅体现了团队对复杂危重症的精准诊断与科学处置能力,也彰显了多学科协作的高效性与护理团队的精细化水平。未来,科室将持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诊疗服务能力,为更多危重患者筑起生命防线。(呼吸内科三病区: 谢燕芝、曾娟利)